青铜峡法院 赵娟林
远远的望见两排大柳树,“喂,妈,我们到家了”“昂,到了家先把门窗打开透透气,把屋子收拾一下,去井里打点水擦擦灰,院子里的荒草拔一拔……”。家里人不在故乡居住已久,那个遥远的六盘山下的小山村,承载着我的乡愁,似乎非得每年回去一次,才能接到地气,每每回村的感觉才是心底最真切的“回家”。儿时的乐园,记忆的承载,魂牵梦绕的地方,故乡是永恒的根。那里最美?故乡最美!!
年幼时,总觉得故乡不好,埋怨父母没有将我们生在城里。故乡没有古迹,故乡没有文化,故乡没有美景,怎么就那么平凡,哪怕有点特殊的农作物,哪怕有一两种奇花异草,这些都没有,很普通的故乡。越长大、在外面待的时间越久越是思念故乡,越觉得故乡最美,故乡的美在心里、在梦里了,朴实的大山、贫瘠的黄土地、普通常见的花花草草、歪歪斜斜的田埂、随意而生的白杨、散落的村庄、袅袅炊烟、悠闲的牛羊、老鼠、野鸡、野兔、麻雀、乌鸦和燕子,绘成最最自然醇美的画卷。
乡音未改鬓毛衰。无论年龄,游子归村的第一个场景一定是被村口的老奶奶亲热的抓着双手端详,嘘寒问暖。对话的内容也一定是这样的“模样变了么,认不出来了么,娃娃你在外面好着吗”,“好着呢”,“你郞家身体好着吗?”“好着呢。”慈祥的面容温暖的手,多少年不变的简单亲切的话语,足以慰藉游子归来的心,忘却一路翻山越岭的艰辛。再疲惫都是不需要休息的,赶着看山看水看乡亲。似乎还是那年的花花草草,还是那山那水,平凡普通,还是那样与世无争的存在。乡亲们还是扯着嗓子喊话,甩开膀子干活,黝黑泛红的面庞,洒落的汗水,满满的都是亲切和踏实。一方土地养育一方人,家乡人的勤劳、善良、朴实、憨厚远近闻名,故乡养育的儿女不论走到那里都不能忘了本、忘了初心。
物质贫乏的家乡没有闻名在外的美食大餐,只有地道的家常饭,对游子来说一碗土豆面就是最好的家的味道,一顿长面就是最好的美食,一盘交团加一碗沾汁,就是母亲最棒的料理,偶来的外乡人也无不赞美家乡饭的香。关于家乡美食的记忆总是那么简单却充满诱惑,那些年代物质虽然贫乏,但是智慧的母亲们总能想着法的改善孩子们的胃口,简单的食材多样的做法,光是一种洋芋就有多种做法,煮洋芋,洋芋摊馍馍,洋芋揉揉,蒸洋芋蛋蛋(窝窝头),捣(碎)洋芋,儿时和伙伴在村口玩耍,呼朋引伴,母亲们饭点喊孩子回家吃饭一定要用足以让全村每个角落都听得见的音量,“子,回家吃饭来”,“啥饭?”“长面”,一听满心欢喜,欢欣雀跃的跑回家。
故乡的夜晚寂静、迷人,清澈又明亮的夜空,蛐蛐、云雀、蛙鸣声、狗吠声…….一起奏响和谐、优美、动听的小夜曲,人们就着清新的空气进入香甜的睡梦。故乡的“磁场”永远很强大,能让游子归心似箭,回到了故乡方能回归内心,找回初心,找回自我。
正是有个这样的故乡,给了我们五彩斑斓的童年,在帮父母干农活过程中锻炼了孩子们的意志,坚定了学习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内心才比城里的孩子更充实更强大。
朴实的黄土给了我们朴实的性格,故乡的恩情在心里。